欢迎来到易高考!永久域名:yigaokao.com
当前位置: 首页 >高考化学实验装置分析

高考化学实验装置分析

2025-02-20
高考化学实验装置分析

篇1:高考化学实验装置分析

金点子: 

此类试题包括:仪器的使用、仪器的选用、仪器组合成的简单装置等的分析。

1.仪器的使用分析

仪器的使用分析,要从仪器要求和使用范围上去整体把握,采用的方法是迁移应用。

2.仪器的选用分析

仪器的选用要从实验原理和实验要求去确定采用何种仪器。

3.仪器组合成的简单装置的分析

装置依赖于目的、原理和注意点。以此分析装置需从实验要求出发,采用仪器原理相结合的手段确定实验结果。

经典题:

例题 1 :(上海高考)准确量取25.00 mL高锰酸钾溶液, 可选用的仪器是         (     )

A.50 mL量筒                     B.10 mL量筒   

C.50 mL酸式滴定管                  D.50 mL碱式滴定管

方法:从所给仪器的精确度分析。

捷径:用量筒取溶液的体积不可能精确到0.01mL,只能用滴定管或移液管量取。又因为高锰酸钾溶液能腐蚀橡胶,故不能用碱式滴定管。所以选C。

总结:此题为一常规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实验仪器精确度的理解。

例题 2 :(全国高考)下列有关使用托盘天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填写标号)           (    ).

A.称量前先调节托盘天平的零点

B.称量时左盘放被称量物,右盘放砝码

C.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必须放在玻璃器皿里称量,其他固体药品可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称量

D.用托盘天平可以准确称量至0.01克

E.称量完毕,应把砝码放回砝码盒中

方法:从托盘天平的使用要求分析。

捷径:因为托盘天平的游码刻度为0.1g,精确度为0.1g。被称量的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天平上。腐蚀性药品及易潮解药品应放在小烧杯中称量。即使没有腐蚀性的药品也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而应放在一张洁净的纸上。故叙述不正确的有C D。

总结:托盘天平中的质量关系为:左盘质量 = 右盘质量 + 游码质量。

例题3 :(上海高考)下列叙述仪器“0”刻度位置正确的是     (   )

A.在量筒的上端 B.在滴定管上端

C.在托盘天平刻度尺的正中 D.在托盘天平刻度尺的右边

方法:从具体仪器去分析。

捷径:量筒无“0”刻度,其刻度数下端最小。滴定管的“0”刻度在上端,托盘天平的“0”刻度在刻度尺的左端。温度计的“0”刻度因种类不同而不能确定。选B。

总结:量筒的最下端无刻度,也即无“0”刻度,是有关“0”刻度方面的重要之点。部分考生由于分不清这一点而出错。

其原因可能是   (   )

A.浓的强酸和稀的强碱溶液反应 B.浓的弱酸和稀的强碱溶液反应

C.等浓度的强酸和弱碱溶液反应 D.生成了一种强酸弱碱盐

方法:酸碱中和后所得溶液的酸碱性主要有两方面因素制约,①盐的水解,②酸碱用量。解题时既要考虑酸碱的强弱,又要考虑酸碱用量的多少,两者缺一不可。

捷径:题中两溶液中的c(H+)= c(OH— ),采用中和假想法,若是强酸强碱等体积混合,溶液一定呈中性。现溶液呈酸性,说明酸过量,且必须是弱酸。以此得答案B。

总结:中和反应后溶液的酸碱性由两方面决定。该题给出c(H+)= c(OH—),故应从酸碱用量考虑。如未理解题意,极易从盐的水解进行分析,故易错选C、D。例题1 :(上海高考题)把0.05 mol NaOH固体分别加入下列100 mL 液体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最小的是    (     )

A.自来水                  B.0.5 mol· L-1  盐酸

C.0.5 mol· L-1 HAc 溶液 D.0.5 mol· L-1 KCl 溶液

方法:导电性强弱决定于什么?是解答出此类试题的关键。一般说来,金属的导电性决定于单位体积内自由电子数,电解质的导电性决定于单位体积内自由移动的离子数,也即自由离子的浓度。

捷径: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最小,也即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浓度变化最小。选项A、C均有弱电解质变成强电解质,离子浓度增大。选项D由于加入NaOH 固体,增大了离子浓度。B中NaOH 与含等物质的量HCl 的盐酸反应后,溶质由HCl 变成NaCl ,离子浓度不变,导电性几乎不变。故选B。强弱要分清、浓度是关键。若不注意强弱电解质问题,此题极易误选答案C。

总结:导电性问题是生产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其导电性不仅有溶液中的导电,还有金属与非金属(如石墨)的导电。此类试题一要注意自由电荷的浓度;二要注意两类导电物质本质不同,金属的导电为物理过程,而电解质溶液的导电实际上是一电解过程。

例题2 :(全国高考题)相同温度、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四种溶液:①CH3

上一篇:具有这几种化学思维,高中化学so easy!

相关信息

高中化学学习方法:高中化学:一招巧记溶液酸碱性变化规律!

高中化学学习方法:高考化学:常见仪器及实验装置的分析技巧

高中化学学习方法:高考化学工艺流程题解题方法指导

高中化学学习方法:高考化学14个选择题快速解题技巧,快、准、狠!

高中化学学习方法:高考化学中常见的几种题型分析,包括题目解析、答案易错点、注意事项以及总结!

高中化学学习方法:高考化学中常见的几种题型分析,包括题目解析、答案易错点、注意事项以及总结!

高中化学学习方法:高中化学必修知识口诀,复习考试必会记忆清单!

高中化学学习方法: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类型的判断方法

高中化学学习方法:高考化学各类题型妙解,让你答题准确率猛升!

高中化学学习方法:高考化学:14个选择题快速解题技巧

高中化学学习方法:高中化学方程式九大记忆法宝

高中化学学习方法:化学考试文字表述题规范答题模式!

高中化学学习方法:高中化学元素符号的快速记忆方法

高中化学学习方法:化学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学习方法:高三一轮复习——化学教师复习策略

高中化学学习方法:高中化学万能解题模板——无机综合推断题

高中化学学习方法:高考化学:解答题与选择题关键词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学习方法:高中化学怎么才能开窍?教你几个方法!

高中化学学习方法:高中化学:无机推断题的解题方法汇总

高中化学学习方法:40个化学知识点快速记忆口诀!赶紧收藏学习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

篇2:高考化学实验装置分析

  一、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二、酸碱中和滴定

  17、滴定管蒸馏水洗后未用标准液润洗,就直接装入标准液,造成标准液稀释,溶液浓度降低,滴定过程中消耗标准液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

  18、盛待测液滴定管水洗后,未用待测液润洗就取液加入锥形瓶,待测液被稀释,测定结果偏低。

  19、锥形瓶水洗后,又用待测液润洗,再取待测液,造成待测液实际用量增大,测定结果偏高。

  20、用滴定管取待测液时,滴定管尖嘴处有气泡未排出就取液入锥形瓶,由于气泡填充了部分待测液,使得待测液体积减小,造成滴定时标准液体积减小,测定结果偏低。

  21、滴定前,锥形瓶用水洗涤后,或锥形瓶中残留水,未干燥,或取完待测液后再向锥形瓶中加点水便于观察,虽然待测液体积增大,但待测液浓度变小,其物质的量不变, 无影响。

  22、滴定前,液面在“0”刻度线之上,未调整液面,造成标准液体积偏小,测定结果偏低。

  23、移液管悬空给锥形瓶放待测液, 使待测液飞溅到锥形瓶外,或在瓶壁内上方附着,未被标准液中和,造成滴定时标准液体积偏小, 测定结果偏低。

  24、移液管下端的残留液吹入锥形瓶内, 使待测液体积偏大,消耗的标准液体积偏大, 测定结果偏高。

  25、盛标准液的滴定管,滴定前仰视读数,滴定后平视读数, 造成标准液体积减小,测定结果偏低。

  26、盛标准液的滴定管,滴定前平视滴定管刻度线,滴定终了仰视刻度线, 读数偏大,造成标准液体积偏大, 测定结果偏高。

  27、盛标准液的滴定管,滴定前平视滴定管刻度线,滴定终了俯视刻度线,读数偏小,造成标准液体积减小,测定结果偏低。

  28、盛标准液的滴定管,滴定前仰视滴定管刻度线,读数偏大,滴定后俯视刻度线,读数偏小。造成标准液体积减小,测定结果偏低。

  29、滴定前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部分标准液用来填充气泡所占体积,造成标准液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

  30、滴定过程中,滴定管漏液或标准液滴到锥形瓶外,造成标准液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

  31、滴定达终点后,滴定管尖嘴处悬一滴标准液,造成实际进入锥形瓶的标准液减少,使标准液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

  32、滴定前选用酚酞作指示剂,滴定终了后,溶液变红,造成标准液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

  33、溶液变色未保持30秒,即停止滴定,结果溶液又恢复原来的颜色,造成标准液体积减小,测定结果偏低。

  34、滴定过快成细流,立即读数,造成标准液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

  35、用强酸滴定弱碱,指示剂选用酚酞。由于酚酞的变色范围在8.2∽10之间,造成消耗强酸标准液体积偏小,测定结果偏低。

  36、用强碱滴定弱酸,指示剂选用甲基橙。由于甲基橙的变色范围在3.1∽4.4之间,造成消耗强碱标准液体积偏小,测定结果偏低。

  三、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的测定

  37、硫酸铜晶体不纯,含有受热不挥发或不分解的杂质;使加热前后的质量差值偏低,测定结果偏低。

  38、实验开始时,称量的坩锅未经干燥。使得加热前后的质量差值偏大,测定结果偏高。

  39、硫酸铜晶体表面有水。硫酸铜晶体在加热时,它表面的水失去,导致加热前后的质量差值偏大,测定结果偏高。

  40、坩埚的内壁附有受热可完全分解成气体的杂质,使得加热前后的质量差值偏大,测定结果偏高。

  41、坩锅内壁附有不挥发杂质。对测定结果无影响。

  42、硫酸铜晶体未研成细粉末。水未能完全失去,使得加热前后的质量差值偏低,测定结果偏低。

  43、样品硫酸铜晶体已有部分失水。会造成加热前后的质量差值变小,测定结果偏低。

  44、加热时晶体尚呈蓝色,未完全变白就停止加热。因有少量CuSO4晶体没有分解,水没有完全失去.所测水的质量偏小,测定结果偏低。

  45、加热的过程中,由于受热不均匀使少量晶体溅出坩埚外。因少量晶体溅出,把这一部分的质量也当成了水的质量使测得值偏大,测定结果偏高。

  46、晶体加热温度过高或加热时间过长,部分变黑。由于使少量CuSO4分解为CuO和SO3,SO3挥发,致使加热前后的质量差值偏大,测定结果偏高。

  47、加热后白色粉末在空气中冷却至室温称量。因白色粉末没有在干燥器中冷却,又吸收了空气中的水分,致使测得的水质量偏小,测定结果偏低。

  48、两次称量相差0.12g。该实验要求两次称量误差不得超过0.1g,现在两次称量相差0.12g,说明晶体没有完分解,测定结果偏低。

  四、中和热的测定

  49、用弱酸或弱碱代替强碱或强酸。由于弱酸弱碱为弱电解质,其电离需吸热,导致反应产生的热量少,测定结果偏低。

  50、用量筒量取盐酸时仰视读数。因所取盐酸体积大于50.0mL,测定结果偏高。

  51、用0.50mol·L-1NaOH溶液代替0.55mol·L-1NaOH。NaOH溶液的浓度偏低,导致中和反应中盐酸不能完全反应,测定结果偏低。

  52、选用较高浓度的盐酸和NaOH溶液。盐酸和NaOH溶液的浓度过大就会使溶液中的阴阳离子间的相互牵制作用增强,电离程度就会减小,则中和反应产生的热量势必要用一部分来补偿未电离分子的离解热,造成测定结果偏低。

  53、用温度计测量盐酸温度后,未用水冲洗干净,就直接测量NaOH溶液的温度。使部分NaOH溶液中和,产生的热量散失在空气中,测定结果偏低。

  54、量取盐酸后没有换用量筒,就直接用未洗干净的量筒量取NaOH溶液,测定结果偏低。

  55、把量筒中的NaOH溶液倒入小烧杯中时,实验操作迟缓。使得部分热量损耗,测定结果偏低。

  56、把NaOH溶液倒入小烧杯中时,有少量溅出。由于NaOH溶液有少量的损耗,中和反应未进行完全,产生的热量偏小,造成测定结果偏低。

篇3:高考化学实验装置分析

篇3:高考化学实验装置分析

高三复习应该认真回顾高一、高二化学学习状况,制订保B或争A的成功五步法:写下你的目标设定时间表列出复习清单付诸行动每天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列出有效的复习清单是提升关键

对照《必修1》、《必修2》、《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5个课程模块的教材目录,一个专题一个单元浏览一遍,列出新授课时比较模糊和掌握不到位的单元清单。

向刚毕业的高三学生借《考试说明》,对照《考试说明》上的必考内容,逐一过滤相关知识点,以及知识点所应达到的目标,列出不理解、不熟练、不能灵活运用的知识点清单。

将两份清单融合,再按阅读教材能解决查看资料能解决通过训练能解决请教他人能解决尚不能解决列出综合清单,其中前三项作为暑假自主复习的重点,后两项暑假后期请教同学和老师。

化学复习的方法和路径

1.明确高三复习与高一、高二的学习要求是不同的。

很多学校已提前进入高三第一轮复习,通过第一轮双基及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复习,你们已经知道:高一、高二侧重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物质性质等具体知识点。高三复习要求全面梳理知识点,建立知识网,并学会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有一定综合性的化学问题。举个例子来说,新课分别学习了醇、醛、羧酸、酯的结构和性质,复习时你们要将烃的含氧衍生物中醇、醛、羧酸、酯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一个网络,从这个网络中,不仅可以定性地从它们的官能团的转化来了解它们的结构、性质方面的联系和差别,还可以从式量的差值定量地认识它们之间的转化,从而为复杂有机物的推断提供依据。

2.加强练习,温故知新,提高解题能力。

结合第一份清单看教材,第二份清单读考纲,针对综合清单选做题。练习的方法较多,首先可以将做过的习题再有重点有选择地做一部分。其次要选好一本化学参考书,最好有教材解读、方法引领、训练提升等板块,根据复习的进展,选做其中同步的习题。不要做一题对一题答案,应把一节或一单元做完再对答案,检查对错,加以订正。还可以把今年高考化学试题和《考试说明》上的典型题示例作为练习,检测一下目前自己的化学水平。

备考方向与策略

化学高考试卷特点:

1.立足基础,考点涉及高中化学大部分主干知识;2.稳中求变,大部分试题是常规题型,试卷总体上比较平和。3.注重能力,试题注重贴近生产实际和书本知识的具体应用。4.引领课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和环境等热点问题。

化学高考复习建议:

1.宏观把握,挖掘课本,研究考纲

考纲是权威、准确的信息源,宏观上指引复习的方向。因此,必须以考纲为基本框架,以课本为基础,以老师的讲解和点拨为重点,对课本知识进行再认识,力争形成对知识理解上的升华。

2.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关注热点

我们除了要留心考纲中变化的内容外,更要关注不变的内容,因为不变的内容才是精髓,在考试中处于核心、主干地位,应该将其列为复习的重点。

3.重视课本实验,提高分析能力

分析近几年的高考化学实验题,可以发现试题都有课本上的教师演示实验及课后学生实验的影子。认真复习课本实验,弄清实验原理、目的、要求、步骤和注意事项等实验基础知识,并能做到举一反三,是我们做好实验复习的保证。

4.重视信息积累,提高应变能力

相关文章

09高考答疑:如何对文综试题进行分析?

高考文综试题的分析方法。首先分析考题涉及的知识要点,并把它归类到知识树中;其次根据考纲分析考查的能力种类;然后关注试题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最后反馈该知识点与社会热点联系。通过全方位分析试题,可以帮助学生迅速提高知识储备和应对能力。

最新推荐

高一物理牛顿第二定律练习

高一物理牛顿第二定律的练习,主要介绍了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受力情况以及加速度的变化等。通过一系列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摘要如下:文章介绍了关于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物体受力情况和运动状态的关系,以及加速度的变化对物体运动状态

提高高二英语阅读能力

热门推荐

高一化学元素周期表

高一化学中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描述了元素性质随原子序数递增的周期性变化,主要体现为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及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与原子结构密切相关。文章还通过选择题的形式,对元

猜你喜欢

必修一第二单元检测

必修一第二单元的检测结果。首先,文章提及了韩国歌曲《江南Style》的走红,其下载收入成为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引出了商品的概念和判断标准。接着,文章通过熊猫加字金银纪念币的发行,阐述了货币的本质和职能。最后,文章通过计算货币流通次数和实际发行量的差异,

Copyright © 2024 ~ 2025 易高考

京ICP备10209629号-13

北京九天揽月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