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高考!永久域名:yigaokao.com
当前位置: 首页 >高考历史知识点:二战后的世界

高考历史知识点:二战后的世界

2024-12-07
高考历史知识点:二战后的世界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不仅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战争,也是全球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革的起点。战后的历史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阶段,每个阶段都伴随着复杂的政治格局变化和科技革命的推动。本文将详细探讨二战后的世界历史,特别是其在国际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方面的表现。

第一阶段:战后初期两极格局的形成(1944-1954)

# 雅尔塔体系的形成及其背景

雅尔塔体系是二战末期由美、英、苏三国领导人共同商定的一系列战后安排。这一体系的核心内容包括处置法西斯国家、建立联合国以及划分美苏势力范围。雅尔塔会议不仅为战后世界秩序奠定了基础,也埋下了未来冷战的种子。该体系中的矛盾主要体现在美苏两国对于战后欧洲和亚洲控制权的争夺上。

尽管雅尔塔体系在短期内稳定了国际局势,但它也为未来的冲突埋下了伏笔。

# 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随着二战的结束,苏联迅速扩展其影响力,东欧国家纷纷倒向社会主义阵营。这一时期,社会主义国家的数量显著增加,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这些国家通过一系列政治和经济改革,试图构建一个不同于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然而,由于各国国情不同,改革的效果各异,导致了后来的动荡和剧变。

# 美国冷战政策的原因、表现及影响

战后美国采取冷战政策的主要原因在于遏制苏联的扩张,并维护自身在全球的霸权地位。冷战政策的具体表现为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和北约的成立。马歇尔计划不仅帮助欧洲国家恢复经济,还加强了美国与西欧国家的政治联系。这一政策的成功之处在于它有效地阻止了共产主义在西欧的蔓延,但也加剧了东西方之间的对立。

第二阶段:60年代冷战和世界的深刻变化(多极化趋势出现)

# 战后资本主义黄金时代的原因与发展

二战后的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被称为“黄金时代”。这一时期的经济增长得益于科技进步、国家宏观管理的有效实施、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以及对落后地区的剥削。然而,这种繁荣并非永恒,1973年的石油危机打破了全球经济的稳定,引发了新的挑战。

# 欧共体的建立及其影响

为了应对战后的经济困境,欧洲国家开始寻求联合自强的道路。1957年,《罗马条约》的签署标志着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正式成立。欧共体的建立不仅促进了成员国之间的贸易自由化,还增强了欧洲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此外,欧共体的成立对美国的经济霸权构成了挑战,促使美国重新审视其对外政策。

# 美国霸主地位动摇的表现

随着欧共体的崛起和其他新兴经济体的发展,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的主导地位逐渐受到威胁。经济方面,美国的贸易逆差不断扩大;政治方面,美国在越南战争中的失利削弱了其国际形象。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美国不得不调整其全球战略,以适应新的国际形势。

# 苏共二十大的内容与影响

1956年召开的苏共二十大是一次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赫鲁晓夫在会上发表了著名的“秘密报告”,揭露了斯大林时期的错误和暴行。这次大会不仅改变了苏联国内的政治氛围,也对东欧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共产党也在这一时期进行了反思和调整,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 东欧改革失败的原因

东欧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普遍出现了经济衰退和社会动荡。改革的失败主要归因于经济体制僵化、外部压力过大以及内部权力斗争等因素。与西欧国家相比,东欧国家在经济、政治和外交上存在明显差距,这也加剧了改革的难度。

第三阶段: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苏东巨变后世界政治、经济的新走势

# 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及中国的关系变化

美苏争霸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早期对抗(1947-1962)、缓和与竞争并存(1962-1979)以及最后的决战(1979-1991)。在这三个阶段中,中国的立场和策略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从最初的中苏同盟到后来的中苏分裂,再到改革开放后的独立自主,中国始终根据自身利益调整外交政策。

# 苏东剧变的实质与原因

苏东剧变是指1989年至1991年间,苏联及其卫星国发生的政权更迭和社会转型。这一事件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崩溃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复辟。其原因包括经济体制的僵化、社会矛盾的激化以及外部压力的加剧等。苏东剧变不仅改变了欧洲的政治版图,也对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 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的新特征

两极格局的结束标志着单极世界向多极世界的过渡。这一时期,国际关系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大国间的竞争与合作并存。全球化进程加速,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的作用日益突出。同时,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科技革命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及其特点

第三次科技革命始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电子计算机、原子能、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为代表。这一时期的科技突破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包括技术创新的速度加快、科技成果的应用领域广泛以及国际合作的加强等。

# 近代物理学的突破与其他科学家的贡献

近代物理学的突破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量子力学的发展以及核物理的研究成果,为现代科学技术奠定了理论基础。其他著名科学家如牛顿、居里夫妇、拉瓦锡和门捷列夫等也为科学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战后的世界历史是一部充满变革与挑战的历史。从两极格局的形成到多极化的明朗,从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到苏东剧变后的重建,每一个阶段都反映了人类社会在面对复杂国际局势时的智慧与勇气。与此同时,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不仅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也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双重驱动下,世界各国将携手共建更加和谐、繁荣的世界。

相关文章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明清

明清时期的历史发展。内容包括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阻碍、重要政策如一条鞭法和地丁银制度的理解、郑和下西洋的对比、明清对外交往的新情况和外交变化、巩固多民族国家和主权的措施、重要历史人物如明太祖、康熙、乾隆和雍正的事迹、澳门和台湾

最新推荐

高考历史答题策略:掌握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技巧

高考历史答题策略,特别是针对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技巧。文章强调了在解答这类题目时,考生应按照略读材料、分析题干、细读材料提取信息、组织答案的步骤进行。同时,也提到了材料出处中的时间、主题思想等信息的重要性。文章还详细阐述了读、找、思、答四个步骤的具体应用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计划

热门推荐

高一化学元素周期表

高一化学中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描述了元素性质随原子序数递增的周期性变化,主要体现为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及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与原子结构密切相关。文章还通过选择题的形式,对元

猜你喜欢

高一数学知识点整理

高一数学中的集合与函数概念,包括集合的定义、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以及集合的运算法则,如并集、交集和差集等。文章详细解释了这些概念,并给出了相关的例子和说明。

Copyright © 2024 ~ 2025 易高考

京ICP备10209629号-13

北京九天揽月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