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高考!永久域名:yigaokao.com
当前位置: 首页 >高二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知识点精讲

高二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知识点精讲

2025-01-01
高二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知识点精讲

篇1:高二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知识点精讲

【基础知识】

第一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一、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概况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⑴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是很不均匀的,存在着明显的资源富集区和资源贫乏区。且自然资源依附于一定区域的自然环境,在区域之间一般不具有流动性。

⑵区域间的发展水平不平衡,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往往不匹配:需求量大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少,需求量小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多。

2.我国在实现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大型工程

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北煤南运等

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典例西气东输工程

(7月正式开工建设,实现全线贯通)

1.基础:新疆天然气资源

2.目标市场:长江三角洲

3.主干管道: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向东经过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最终到达上海,全长4200千米。管道工程采取干支结合、配套建设进行,主干管道输气规模设计为年输商品气120亿立方米。

三、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1.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

使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各自的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从而影响了各地区的进一步发展。 ⑴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但是能源相对贫乏,使经济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拥有我国最大的城市群,能源消费量很大。但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却是能源资源极度贫乏的地区,一次能源基本上全靠区外供给。

⑵西部地区因经济水平的限制,使丰富的能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

新疆的能源资源非常丰富,仅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资源量就占全国天然气总资源量的22%。然而,新疆及其周边省区对能源的需求量都很小。

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改变过分依赖煤炭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具有清洁能源优势的天然气比重。

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现状煤炭一直占到70%左右。

⑵大量使用煤炭作为能源带来的问题:

①可吸入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之一

②造成我国酸雨影响范围大、危害严重(∵燃煤排入大气的大量二氧化硫)

③煤炭的堆放、燃烧的废渣都会造成环境污染

④长期以来北煤南运还给我国的铁路和公路运输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⑶煤炭和天然气作为能源的特点比较

3.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

这是由我国油气资源的分布和开发利用现状所决定的。

⑴我国油气资源的分布

总体特征是西多东少、北多南少,陆上天然气主要集中分布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青海(柴达木盆地)、川渝(四川盆地)和陕甘宁的鄂尔多斯四大气区。

⑵开发利用现状

自20世纪代以来,东北、华北地区一直是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的主要基地。目前,这些地区的大部分主力油气田开采已到了中后期,陆续进入了产量全面递减阶段,增产难度大,导致东部地区油气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西部地区则成为我国油气工业新的战略接替区。 20世纪代,我国提出并实施了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油气发展战略,使西部地区的油气勘探、开发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3)我国西部丰富的天然气资源长期得不到充分勘探、开发的原因:

①西部地区天然气主要分布区的自然条件。

西部天然气资源的主要分布地区,如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鄂尔多斯高原等,气候干旱,人口较少,交通不便,给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②西部地区的经济实力。

相对来说,西部地区经济实力较弱,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天然气的勘探、开发。

③西部地区的技术力量。

西部地区技术力量较弱,且缺乏作相应研究的配套设施,而天然气勘探、开发的技术要求较高。

④西部地区的能源消费需求。

西部地区人口稀少,经济落后,对能源的需求较少,形不成促使天然气勘探、开发的市场动力。

四、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从国家层面的意义

①有利于调配能源资源地域分布不均的状况,优化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沿线主要城市的大气质量,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

②为沿途各省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契机,激活沿途省区钢铁、建筑、建材、运输、商业、水泥、土建安装和机械电子等产业的发展潜力。

2.从具体意义分析

⑴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①西气东输工程的起点在西部地区,气田勘探开发投资的全部、管道投资的3/4都在中西部地区。西气东输工程的大量投资,将推动中西部地区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并强力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②西气东输工程可以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使之成为当地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⑵对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①通过管道输送的天然气,稳定可靠,从而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缺的状况,优化东部地区能源的消费结构。

②发挥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优势,推动天然气化工、发电等产业的发展,以及用户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⑶ 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的协调发展

西部地区虽具有资源优势,但对资源的利用效率与东部地区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西气东输则将使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与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优势合理配置,对于东、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⑷对环境的影响

①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质量

据监测显示,在同等热值的情况下,与煤炭相比,利用天然气作燃料几乎不产生二氧化硫、粉尘等污染物质,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大为减少。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能源长期高度依赖煤炭,例如,上海市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70%。从西部地区输送来的天然气,可以部分替代煤炭。

②为了最大限度减少对沿线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西气东输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严格环境保护的要求。

③在沿线农村地区推广使用天然气,可减少农民对薪柴的需求,从而缓解因植被破坏而带来的环境压力。

如下表所示:

五、西电东送

1.西电东送工程指开发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内蒙古、山西、陕西等西部地区的电力资源,并输送电力到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和京津唐等电力紧缺地区。

2.西电东送工程将形成三大通道。

⑴南部通道将贵州乌江、云南澜沧江和桂、滇、黔交界处的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的水电资源以及黔、滇两省坑口火电站的电能,开发并送往广东。

⑵中部通道将三峡和金沙江千支流水电送往华东地区。

⑶北部通道将黄河上中游水电和山西、 内蒙古坑口火电站的电能送往京津唐地区。

企业发展的初期一般都在当地生产,当企业达到一定规模和实力,当地市场满足不了企业再发展的需求,于是就以投资、建厂等形式向具有市场优势的地区或国家进行产业转移。例如,日本、韩国以及欧美的汽车制造企业到我国兴办汽车厂,主要是因为我国拥有庞大的汽车消费市场。市场是在不断变化的,企业的产业转移方向也会随之而变化。

4.其他因素

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严重等,都会促使企业进行产业的国际转移。

三.产业转移形成的原因

(1)从本质上讲,企业生产是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

(2)当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变化而使生产成本提高,或扩大产品销售市场面临一些障碍时,企业在原产地的生产利润就受到影响。

(3)为了降低生产、扩大销售市场,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对外设立工厂等方式,将产品生产的部分甚至全部转移到

其他国家或地区。

四、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原因:

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创新和新产业往往在一个或少数国家最先发生;在一个国家内部,经济增长往往率先从某个区域发生。产业转移则使某产业从创新地逐渐扩散到其他地区,成为带动整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2.典例:

由日本向其他国家或地区逐级、分阶段的产业转移,推动东亚地区保持了几十年的经济快速增长。

3.影响:

⑴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①对发达国家或地区

产业结构调整导致原主导产业向国外转移,而原主导产业顺利实现向国外转移,可使国内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了条件。日本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已经历了两次工业结构调整,现在正在进行第三次工业结构调整(图5.12)。每次工业结构

调整,导致主导产业和重点发展的工业部门的转换,同时伴随着原来重点发展的工业部门向国外转移。

②对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

接受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可以加快本国或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从而加快工业化的进程。例如,韩国从开始重点发展重化工业,至代初,已基本形成了以重化工为主的工业结构,比发达国家同样工业化过程所用的时间大大缩短。 ⑵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①无论是产业的发展阶段还是产品的生产环节,产业转移都促进了区域或国际间的分工与合作。

国际产业转移使各国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条件发展相应的产业,从而促进了国际产业分工和合作,推动了区域经济的一体化。一个产业具有一定的发展周期:有些产业处于开发和增长期,如信息产业;有些产业处于成熟或衰退期,如纺织工业。产业转移促使不同经济水平的国家重点生产处于不同阶段的产业,形成产业的国际分工与合作。产业转移还通过企业把转移国和转移对象国对同一产品的生产活动联系起来,形成产品生产过程的分工与合作。 ②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是产品的一般加工环节。

原因:加工环节的附加值很低,即利润很低,但一般耗用的劳动力较大。

发达国家总是把处于成熟期、衰退期和低附加值的生产环节向外转移,而把技术含量高、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产业和高附加值的生产环节留在国内,以保持自己的技术优势并获取高额利润。发展中国家在接受产业转移时就要注意这一点,最好能引进处于研发期、增长期的产业以及高附加值的生产环节。

⑶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

①产业转移改变了区域的地理景观,

例如,产业转移使东亚的出口加工区由原来的乡村地区变成高度工业化地区。

②产业转移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

例如,重化工业生产在大量消耗资源的同时,还排放大量的废气、废水、废渣,严重污染环境。自20世纪代,日本发生了一系列环境污染事件,并且危害长久。这些环境污染事件是重化工业环境污染严重爆发的结果。日本将重化工业向国外转移,也就是把环境污染向国外转移。在日本国内,环境污染状况得到改善,为信息产业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比较理想的环境条件。发展中国家在接受发达国家重化工业转移的同时,应充分估计其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加强对废弃物排放的控制和综合治理。

⑷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伴随产业转移,就业机会也由转移国或地区转移到转移对象国或地区。如果一个国家产业大量向国外转移,减少国内的就业机会,常常引起失业人口的增加,如日本(图5.15)。对于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丰富,大量吸收国际产业转移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地理高二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知识点精讲,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篇2:高二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知识点精讲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地理知识的积累,逐步形成一门研究自然界和人与自然界关系的科学。小编准备了高二地理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知识点,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1.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我国自然资源虽然总量丰富,但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实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是最好的解决措施之一

2.我国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我国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工程,除了西气东输工程之外,还有北煤南运、晋煤外运、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

(1)晋煤外运:我国能源空间布局存在较大的南北差异和东西差异,而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又进一步从需求上拉大了这种差异,出现了北煤南运和西煤东运现象。交通运力不足是山西能源基地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

(2)西电东送

①北线(路线A):将内蒙古、陕西、山西等省区的坑口火电站的电能和黄河上中游的水电向华北电网输送。

②中线(路线B):以三峡水电为核心,将三峡和金沙江干支流的水电向华中、华东电网输送。

③南线(路线C):将贵州乌江、云南澜沧江和桂、滇、黔交界处的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的水电资源以及黔、滇两省坑口火电站的电能开发并送往广东。

3.国外著名的跨流域调水工程

(1)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北水南调工程:解决了南部干旱区的缺水问题。

(2)澳大利亚雪山工程东水西调工程:解决大分水岭西侧的缺水问题。

(3)秘鲁的东水西调工程:解决首都利马及一些地区的缺水问题。

(4)巴基斯坦的西水东调工程:解决印度河平原的缺水问题。

(5)原苏联的伏尔加莫斯科调水工程、纳伦河锡尔河调水工程、库班河卡劳斯河调水工程、北水南调工程等:主要用于农田灌溉。

4.产业转移的影响

(1)产业结构与经济水平的关系

①经济发达地区:资金、技术、知识、人才密集,推动经济发展的创新活动优势明显,第三产业比重高。

②经济欠发达地区:廉价劳动力、资源优势明显,创新能力差,第三产业比重低,第一、二产业比重大。

③一般来说,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遵循基本产业结构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变化的特点。

(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①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对发达国家或地区,可使国内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了条件;对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可以加快本国或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从而加快工业化的进程。

②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国际产业转移使各国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条件发展相应的产业,从而促进了国际产业分工和合作,推动了区域经济的一体化。

③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产业转移改变了区域的地理景观;产业转移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

④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如果一个国家产业大量向国外转移,减少国内的就业机会,常常引起失业人口的增加。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丰富,大量吸收国际产业转移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

⑤产业转移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不同影响。

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的高二地理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知识点,希望大家喜欢。

篇3:高二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知识点精讲

第一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一、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1、自然原因:自然资源区域分布不均匀且一般不具有流动性

2、经济原因: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区域资源供求不匹配二、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1、西气东输:

3、我国大型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北煤南运

(1)概况:以新疆天然气资源为基础,以长江三角洲作为天然气的目标市场,建设从塔里木盆地至上海的输气管道。 (2)线路布局:

一线:新疆轮南油气田上海; 二线: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广州 2、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1)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

①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对能源需求量大,但是能源相对短缺,经济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②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能源资源蕴藏丰富,需求量小,能源优势难以发挥。

(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①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为主,易引发酸雨等环境问题; ②北煤南运对我国南北向铁路运输带来很大压力。 (3)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 ①天然气分布西多东少、北多南少;

②四大气区是新疆(塔里木、准噶尔)、青海(柴达木)、川渝(四川盆地)、陕甘宁(鄂尔多斯);

③东部油气开发已到中后期,西部是战略接替区,发展战略是稳定东部,发展西部。 三、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对中西部(输出地)经济发展的影响: (1)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 (2)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

(3)有利于西部地区能源气化,缓解因植被破坏对环境的压力 。 2、对东部(输入地)经济发展的影响:

(1)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缺状况,促进经济发展; (2)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能源结构; (3)促进东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3、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的协调发展 4、对环境的影响: (1)有利于净化大气环境

(2)有利于沿线农村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

第二节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一、产业转移

1、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2、分类:区域产业转移和国际产业转移

3、目的:降低成本,扩大销售市场,追求更高利润二、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1、劳动力因素:具有充足、高素质且价格较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2、内部交易成本因素:发展中国家为了吸引发达国家的投资,首先要改善投资环境以减少企业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

3、市场因素:为了寻求企业发展,开辟国际市场

4、其他因素: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国家政策调整、地价昂贵、环境污染等会促使企业进行产业转移。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二地理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知识点,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篇4:高二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知识点精讲

地理学是关于地球及其特征、居民、现象的学问。小编准备了高二地理必修三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知识点,希望你喜欢。

一、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1.自然资源:

是指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 2.进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资源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条件。资源的分布具有不平衡性,而各地区对资源的需求状况也有很大差异。因此为了加强区域间的联系,解决各区域不同的供需矛盾,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必须进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结合图

二、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1.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

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的客观需求

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我国的能源消费构成以煤炭为土,并且天然气比煤炭作为能源有更多优势。

三、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1.著名的调水工程:我国的引黄入晋、引滦入津、引滦入唐、引黄济青、南水北调,世界的澳大利亚东水西调等。

2.调水的原因: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地区间的经济差异(耗水量的大小)。

高二地理必修三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知识点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篇5:高二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知识点精讲

本章的内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掌握地理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知识点对大家来说是可以结合实际进行的,希望对大家掌握本章内容有帮助。

一、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西气东输、南水北调、西电东送是我国21世纪三大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工程实施的原因是一致的,即自然资源区域分布的不平衡性和区域间发展的不平衡性,使各地区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所赋存的自然资源不匹配。比如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主要是因为我国南方和北方水资源配合欠佳,北方地区耕地面积广大,水资源短缺;南方地区耕地面积相对较少,水资源却非常丰富。西电东送和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都是因为我国中西部地区能源资源丰富,但由于经济欠发达,能源需求量少,供过于求;而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能源不足,供不应求。

相关来源: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三章知识点: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二、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1.概念:

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2.分类:

区域产业转移:国内的产业转移

国际产业转移:跨国的产业转移

明确了地理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知识点之后相信对大家掌握重点有了很大的帮助,但大家一定不要忘记多多练习挖掘哦~~

篇6:高二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知识点精讲

§1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1、我国主要的大型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北煤南运等。

2、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1)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是很不均匀的,存在着明显的资源富集区和资源贫乏区,且自然资源在区域之间一般不具有流动性;(2)区域间的发展水平不平衡,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往往不匹配。

3、西气东输工程:(1)基础:新疆天然气资源;(2)目标市场:长江三角洲;(3)主干管道: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向东经过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最终到达上海。管道工程采取干支结合、配套建设进行。

4、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1)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①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但是能源相对贫乏;②西部能源丰富,但因经济水平的限制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2)我国调整能源消费结构的需要:①煤炭一直是我国能源消费中的主导能源,带来众多的环境问题,还因为北煤南运对我国的交通运输造成了巨大的压力;②天然气具有清洁以及燃烧效率高等突出优势。(3)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我国天然气分布总体特征是西多东少、北多南少,陆地天然气(四大气区)主要分布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青海柴达木盆地、川渝四川盆地、陕甘宁鄂尔多斯地区。我国东北、华北等地区的油气田开采已到了中后期,西北则成为战略接替区,因此我国采取了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油气发展战略。

5、西气东输的影响:(1)对西部地区的影响:推动中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推动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刺激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2)对东部地区的影响: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状况;优化东部地区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刺激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改善大气环境,缓解交通压力。(3)加强区际联系,合理配置西部的资源优势和东部的经济、技术优势,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的协调发展。(4)对环境的影响: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质量,沿线农村地区通过天然气的推广,减少植被破坏。

§2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1、产业转移是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主要包括区域产业转移和国际产业转移两种类型。

2、产业转移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降低生产成本和扩大销售市场从而达到追求更高利润。产业转移最主要、最常见的方式是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外设立工厂。

3、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①劳动力因素:由于处于不断变化中,因此具有数量充足、高素质且价格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②内部交易成本因素:指企业生产与其他相关企业和地方服务行业(包括政府)打交道、进行生产组织、职工培训等过程的投入。发达国家费用较高,而发展中国家为了吸引发达国家的投资,首先要改善投资环境以减少企业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③市场因素:也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当达到饱和或满足不了自身的需要时,而且为了避开贸易壁垒,通常采用在新地区直接投资建厂的方式,开辟新的市场。④其他因素: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土地规模和价格、环境污染……

4、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①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发达国家(转移国)原主导产业转移后,可将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发展中国家(转移对象国)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②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使各国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条件发展相应的产业,从而促进国际产业分工与合作,推动区域经济的一体化;还可以通过企业将转移国和转移对象国对同一产品的生产活动联系起来,形成产品生产过程的分工与合作。③改变区域地理环境:一方面可以改变区域地理景观;另一方面导致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使转移国的环境污染得到缓解,而使转移对象国的环境污染加剧。④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转移国就业机会减少;转移对象国就业机会增加

篇7:高二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知识点精讲

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⑴自然原因:①区域分布不均匀;②自然资源一般不具流动性。

⑵经济原因: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区域资源供求不匹配。

资源跨区域调配是解决区域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之一。

西气东输工程:包括天然气开发建设、输气管道建设和用户管网建设三部分。分两条线路,一线工程以新疆天然气资源为基础,以长江三角洲作为天然气的目标市场,建设从塔里木盆地的轮南至上海的输气管道,此线已于全线贯通,年输气量达120亿立方米;二线工程主干线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向西与中亚天然气管道相连,南至广州,设计年输气能力300亿立方米。

2、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⑴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①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对能源需求量大,但是能源相对短缺 ,经济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②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能源资源蕴藏丰富,需求量小,能源优势难以发挥。

⑵调整能源消费结构:①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为主,易引发酸雨等环境问题;②北煤南运对我国南北向铁路运输带来很大压力;③天然气属清洁能源,具有使用方便,燃烧效率高,比较价格低等优势。

⑶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①天然气分布西多东少、北多南少;②四大气区是新疆(塔里木、准噶尔)、青海(柴达木)、川渝(四川盆地)、陕甘宁(鄂尔多斯),为西气东输提供了充足的气源;③东部油气开发已到中后期,西部是战略接替区,发展战略是稳定东部,发展西部。

3、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⑴对中西部经济发展(输出地)的影响:①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②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③有利于西部地区能源气化,缓解因植被破坏对环境的压力。

⑵对东部经济发展(输入地)的影响:①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缺状况,促进经济发展;②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能源结构;③有利于净化大气环境;④促进东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⑶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的协调发展。

⑷对环境的影响: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质量;沿线可减少农民对薪柴的需求,从而缓解因植被破坏而带来的环境压力;工程建设要严格执行环境保护要求,最大限度减少对沿线环境的影响。

第二节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1、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⑴产业转移

①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②分类:区域和国际产业转移。

③目的:降低成本,扩大销售市场,追求更高利润。

⑵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①劳动力因素:具有充足、高素质且价格较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②内部交易成本因素:发达国家社会消费水平高,内部交易成本也很高,从而推动企业家向国外转移产业;发展中国家为了吸引发达国家的投资,首先要改善投资环境以减少企业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③市场因素;④其他: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国家政策调整、地价昂贵、环境污染

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⑴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①发达国家使国内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②发展中国家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

⑵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不同经济水平的国家发展不同阶段的产业。①发展中国家发展处于成熟期或衰退期的产业;发展中国家占据利润低的加工环节。②发达国家发展处于开发期或增长期的产业;发达国家占据利润高的设计和营销环节。

发展中国家在接受产业转移时,最好能引进处于研发期、增长期的产业以及高附加值的生产环节,避免总跟在发达国家的后面。

⑶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产业转移伴随着污染的转移和扩散,发展中国家应注意产业转移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⑷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①发达国家产业转移常常引起失业人口增加,如日本;②发展中国家接受产业转移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

最后,希望小编整理的高二地理上册寒假复习知识点对您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相关文章

高二政治知识点: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哲学的物质概念、运动概念、规律概念以及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强调了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能动作用,并指出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是辩证统一的。

最新推荐

高二政治复习:文化传承与创新重点解析

高二政治复习中的文化传承与创新重点解析,强调对待民族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态度问题,同时介绍了文化创新的途径和理解方式。在文化传承中必须立足于社会实践,正确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批判继承传统文化并体现时代精神。此外,也需要通

高考政治个人收入分配

热门推荐

高一物理力学单位制

高一物理力学单位制的相关知识。首先介绍了单位制的基本概念和组成,包括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然后详述了国际单位制中的力学单位,如时间、长度、质量的单位,并解释了1N的定义及常见单位换算。最后,文章讲解了基本物理量、基本单位、导出单位和单位制的关系,以及在

猜你喜欢

高三化学复习知识点

高三化学复习中的关键知识点,包括中学化学实验操作的原则、温度计的使用、需要塞入棉花的实验以及物质分离提纯的常用方法。涵盖了化学实验中常见的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Copyright © 2024 ~ 2025 易高考

京ICP备10209629号-13

北京九天揽月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