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高考!永久域名:yigaokao.com
当前位置: 首页 >高一政治:探究小康经济建设的策略与意义

高一政治:探究小康经济建设的策略与意义

2025-02-02
高一政治:探究小康经济建设的策略与意义

篇1:高一政治:探究小康经济建设的策略与意义

1、什么是总体小康?什么是全面小康?

(1)总体小康:从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从宏观上看,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2)全面小康: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经济更加发展、民族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2、经济建设的目标

3、科学发展观

(1)含义: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就是科学发展观。

(2)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

(3)措施(表现为哪几种发展状态):

A.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B.全面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C.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等等统筹工作,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方面相协调。

D.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4、怎样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1)科学发展观的主旨在于更好地发展。

(2)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高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水平和提高;

(3)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4)统筹城乡发展

(5)统筹区域发展。

5、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消耗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6、产业格局: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7、农业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地位。

8、三农问题的重要性

(1)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

(2)农业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地位。

(3)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8、怎样统筹城乡发展?

(1)要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

(2)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

(3)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

(4)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

(5)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

(6)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村发展。

9、为什么要统筹区域发展?

(1)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发展很不平衡;

(2)改革开放以来,东中西部地区发展差距还在不断扩大,制约着现代化建设全局和我国的长治久安。

10、怎样统筹区域发展?

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形成东中西部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篇2:高一政治:探究小康经济建设的策略与意义

(一) 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5月30日温家宝说,中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这是一个矛盾和问题较多的阶段,也是一个充满希望、大有作为的阶段。据此回答12题。

1.全面小康比总体小康

①经济更加发展

②民主更加健全

③科教更加进步

④文化更加繁荣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要实现全面小康,必须

A.只重视经济发展

B.以保护环境为中心

C.实现东、中、西部的同时富裕

D.坚持科学发展观

6月15日《经济日报》报道, 深圳市委书记李鸿忠说,目前,深圳经济社会发展很快,已经到了一个比较高的台阶上,但是我们越来越受到土地资源、能源和环境的约束,我们发展的速度与自然系统、社会系统已经出现严重的矛盾,老模式不能再走下去了。据此回答34题。

3.材料表明,深圳市以前的发展

A.没有做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没有重视GDP的增长

C.重视生态建设

D.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的关系

4.老模式不能再走下去了,深圳市必须

①优化产业结构

②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③发展循环经济

④更加重视GDP的增长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6月15日经济日报报道,随着人口增加、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特别是重化工业和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量将大幅度上升,经济发展面临的能源约束矛盾将更加突出。据此回答56题。

5.材料表明,城镇化进程加快

A.能增加农民收入

B.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C.可能引导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流动

D.可能回引起资源、能源更加紧张

6.材料要求我们

A.必须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B.统筹区域发展

C.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D.重视经济、政治、文化的协调发展

6月11日经济日报报道,作为国家的又一个区域发展战略,中部崛起战略具有一定的后发优势,可以在充分总结前几个区域战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模式和战略措施。据此回答78题。

7.中部崛起是

A.统筹城乡发展的表现

B.统筹区域发展的表现

C.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表现

D.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表现

8.中部崛起应该多在体制改革、机制转换和新的发展机制和增长方式的探索方面下大功夫,探索出真正符合中部地区特点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机制。中部崛起应坚持这样的增长方式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C.集约经营

D.粗放经营

近年来,我国外贸依存度快速上升,去年更是高达70%。外贸依存度的提高,反映了我国融入世界经济程度的提高,但也意味着我国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的提高,受世界经济冲击的风险随之加大。对此,必须予以密切关注。据此回答910题。

9.材料表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必须统筹

A.城乡发展

B.区域发展

C.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D.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

10.维护我国的经济安全,必须提高我国企业的

①个别劳动时间

②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③自主创新能力

④市场竞争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1.材料一:以来,国际原油市场笼罩在供求紧张的阴影之下,油价一度出现的螺旋式大幅攀升牵动了世界各国经济决策层的神经。

材料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国家能源领导小组组长温家宝6月2日主持召开国家能源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他指出,能源问题是关系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问题。

面对世界石油形势,我国应如何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

12.4月11日《经济日报》指出,当前,必须着力统筹城乡发展,否则将不利于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与此同时,改革带来的经济实力的迅速增强,使国家财政收入逐年增长,我国已具备了以工业化成果促进农业发展的物质条件,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央明确提出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长时期对农业、农村和农民实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与此同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明确指出,我国现在总体上已经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

(1)为什么要统筹城乡发展?

(2)我们应如何统筹城乡发展?

篇3:高一政治:探究小康经济建设的策略与意义

篇3:高一政治:探究小康经济建设的策略与意义

第十一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们要在本世纪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①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②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③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④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⑤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2、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主旨是更好地发展。

全面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可持续发展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与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的原因:

(1)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增长,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甚至出现没有发展的增长,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2)科学的发展观是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能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就能更加卓有成效地推向前进。

3、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措施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

既要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又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

通过科技创新,降低单位产值能耗,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量,实现经济增长的速度与质量、效益相协调。

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提高出口商品和服务的国际竞争力,实现消费与投资、出口相协调。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倡导绿色消费,加大环保力度,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实现改革、发展、稳定相协调。

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城乡发展要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推进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利益。

统筹区域发展。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形成东中西部互动、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以上就是高一政治学习:高一政治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的所有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4:高一政治:探究小康经济建设的策略与意义

1、什么是总体小康?什么是全面小康?

(1)总体小康:从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从宏观上看,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2)全面小康: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经济更加发展、民族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2、经济建设的目标

3、科学发展观

(1)含义: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就是科学发展观。

(2)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

(3)措施(表现为哪几种发展状态):

A.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篇5:高一政治:探究小康经济建设的策略与意义

篇5:高一政治:探究小康经济建设的策略与意义

高中最重要的阶段,大家一定要把握好高中,多做题,多练习,为高考奋战,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政治高一必修一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什么是总体小康?什么是全面小康?

(1)总体小康:从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从宏观上看,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2)全面小康: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经济更加发展、民族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2、经济建设的目标

3、科学发展观

(1)含义: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就是科学发展观。

(2)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

(3)措施(表现为哪几种发展状态):

A.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B.全面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C.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等等统筹工作,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方面相协调。

D.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篇6:高一政治:探究小康经济建设的策略与意义

小康社会是古代思想家描绘的诱人的社会理想,也表现了普通百姓对宽裕、殷实的理想生活的追求。 接下来我们大家一起了解高一政治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重点知识。

新人教版高一政治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重点知识

1.怎样认识总体小康?

(1)表现:微观上看:居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人们的消费已经从温饱型消费,过渡到小康型消费,部分比较富裕型消费迈进。宏观上看: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GDP)

★(2)特点: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

★2.全面小康的经济建设目标:P86--87

(1)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比翻两番。……

(2)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3)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3.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和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一样,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P87

二、又好又快,科学发展

1.什么是科学发展观?为什么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1)科学发展观内涵:①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③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协调。④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四个统筹P88)

(2)原因:①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②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③片面追求GDP增长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收入差距拉大等。

注意:GDP增长并不一定带来经济发展。

★2.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地位: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为什么:①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②存在问题:投资、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投资、出口、消费三者关系不合理;三大产业结构不合理;能源资源消耗高等。

措施:①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创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防需求的方针。②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地位: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措施:①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地位: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

要求: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

(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发展差距。

措施:继续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一政治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重点知识,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篇7:高一政治:探究小康经济建设的策略与意义

篇7:高一政治:探究小康经济建设的策略与意义

1.至20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对此评价正确的是( )

①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②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③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的历史性跨越

④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⑤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

2.根据国家统计局小康水平的分析报告,西部地区实现程度为84.18%,东部地区实现程度为97. 86%,中部地区实现程度为93. 18%。由此可见,我们目前达到的小康社会( )

A.低水平的小康社会 B.不全面的小康社会

C.发展很不均衡的小康社会 D.总体小康社会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是()

①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②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③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共同进步 ④人民生活同步富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要达到的目标是()

①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力争比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②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③.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④.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人民生活更加富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相关文章

高考政治 抓住主线建设知识网络

高考政治备考中如何抓住主线建设知识网络的问题。在最后30天,考生需要再次明确考试说明中的考点内容,并把这些考点连成线,构建知识网络。同时关注社会热点,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等,以及重大时事热点和高考中值得关注的热点问题。备考中还需依据教育部印

最新推荐

高考考前如何缓解焦虑 怎么调整心态

高考考前如何缓解焦虑和调整心态的问题。提出了多种减压方法,包括适量的运动减压法、做感兴趣的事减压、情感宣泄减压法和环境减压法。同时,文章也指出了考生在考前可能出现的一些焦虑和负面情绪表现。考生可以通过树立信心,运用这些减压方法来缓解焦虑和压力,保持良

高一物理人教版知识点

热门推荐

高考化学实验题技巧

高考化学实验题的答题技巧。首先强调要扎实掌握课本内的学生实验和典型的教师演示实验,理解实验的原理、仪器、现象和解释。接着介绍了设计化学实验的主要步骤,包括明确实验目的和原理、仪器和用品、步骤和方法,并正确处理实验数据。文章还详细阐述了导气管的连接、仪

猜你喜欢

高一数学复习知识点

高一数学复习中的立体几何初步知识点,包括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以及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文章详细解释了各类几何体的定义、分类、表示方法和几何特征,内容全面,有助于学生系统复习和深入理解立体几何知识点。

Copyright © 2024 ~ 2025 易高考

京ICP备10209629号-13

北京九天揽月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