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试题:高二历史月考试题材料阅读题二

33.阅读下列材料:(11分)
材料一
普罗泰格拉(Protagoras)是古希腊著名的智者学派代表人物,他的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深刻反映了古代希腊哲学中的人本主义思想。这一观点的核心在于强调人类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及其在认知世界中的核心地位。
普罗泰格拉认为,每个人都有权根据自己的感知和理解来判断事物的存在与否,这标志着从神本主义向人本主义的重大转变。
积极意义:
普罗泰格拉的观点具有重要的历史和哲学意义。首先,它打破了传统宗教和神话对世界的解释垄断,开启了理性思考的大门。其次,这一观点为后来的哲学家如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奠定了基础,推动了古希腊哲学的发展。
最后,普罗泰格拉的思想影响深远,成为现代人文主义思想的重要源头之一,强调个人的独立性和主观感受的重要性。
材料二
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在其经典戏剧《哈姆雷特》中,通过主人公哈姆雷特的一段独白表达了对人性的高度赞美:“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这段话不仅展现了文艺复兴时期对人性的颂扬,也体现了当时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发生的重大变革运动——文艺复兴。
变革运动与核心:
文艺复兴(Renaissance)是14世纪至17世纪初欧洲发生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其核心是人文主义(Humanism)。人文主义者主张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反对中世纪教会的权威和禁欲主义,提倡个性解放和科学探索。
莎士比亚的作品正是这一思潮的典型代表,他通过对人性的深刻描绘,展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由精神的追求。
与材料一的关系:
普罗泰格拉的观点和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有着内在的联系。普罗泰格拉强调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而文艺复兴则进一步将这种思想发扬光大,强调个体的价值和尊严。两者都反对传统的宗教束缚,倡导理性和科学的精神。
可以说,普罗泰格拉为文艺复兴提供了哲学上的理论支持,而文艺复兴则是普罗泰格拉思想在新时代的具体实践和发展。
材料三
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是德国宗教改革的领袖,他提出的因信称义说(Justification by Faith Alone)是对中世纪天主教教义的重大挑战。路德认为,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烦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
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人文主义色彩:
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学说具有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首先,它强调个人的信仰和内心体验,而不是外在的形式和仪式,突显了个体在宗教生活中的主体地位。其次,路德的思想反对教会的权威和腐败,呼吁人们回归圣经的原始教义,体现了对真理和正义的追求。
最后,因信称义说鼓励信徒直接与上帝沟通,打破了教会作为中介的角色,促进了个人精神自由的发展。
材料四
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在《社会契约论》中写道:“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那么,人民的自由虽可用法律加以保障,但它原是天所赐予的,为任何人所必不可少。如果有人不取这天所赐予的自由,那就是对天犯了大罪,对自己又是莫大的耻辱。
”这段话深刻反映了启蒙时代对自由和平等的追求。
发展人文主义思想:
卢梭的观点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强调自由是天赋的权利,不可剥夺。他认为,自由不仅是个人的权利,更是社会的基本原则,应当通过法律制度加以保障。卢梭的思想不仅影响了法国大革命,也为现代民主政治奠定了理论基础。他提倡的社会契约论主张人民主权,反对专制统治,体现了对个人权利和社会公正的高度重视。
思想解放运动的核心:
当时欧洲社会思想解放运动的核心是启蒙运动(Enlightenment),它以理性主义为指导,反对封建专制和宗教迷信,提倡科学、民主和人权。启蒙思想家们相信,通过理性的思考和科学的方法,可以揭示自然和社会的规律,实现人类的进步和幸福。
启蒙运动不仅推动了政治和社会的变革,也为现代文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34.阅读下列材料:(7分)
材料一
唐朝印刷的《金刚经》卷首佛像画展示了中国古代印刷技术的高超水平。这幅画面精美,线条流畅,色彩鲜艳,充分体现了唐代绘画艺术的成就。当时的印刷技术主要是雕版印刷,即先将文字或图案雕刻在木板上,然后涂墨印制。这种方法虽然较为费时费力,但能够保证较高的印刷质量,广泛应用于佛教经典的传播。
印刷技术:
材料一中提到的印刷技术是雕版印刷术。这种技术在中国古代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在唐宋时期。雕版印刷不仅用于宗教经典的印刷,还广泛应用于书籍、文献和艺术品的复制,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材料二
北宋时期的印刷术出现了新的飞跃,主要体现在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据考古发现,当时采用新印刷术印刷的书籍,字体工整,装订精美,但也出现了个别文字方向颠倒的现象,这可能是由于排版疏忽所致。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毕?N,通过使用泥活字,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降低了成本,使得书籍的印刷更加普及。
新飞跃及依据:
材料二中提到的印刷术的新飞跃是指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判断依据包括:(1)书籍字体工整,表明印刷精度提高;(2)装订精美,说明工艺更加成熟;(3)出现文字方向颠倒现象,提示排版过程中可能存在技术问题。这些特征共同证明了北宋时期印刷技术的巨大进步。
材料三
英国哲学家培根(Francis Bacon)指出:“印刷术、指南针与火药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培根的评价高度肯定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历史地位和世界影响。
文化传播的意义:
中国古代印刷术的发明对文化的传播具有深远意义。首先,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术的相继发明,使得书籍的复制更加便捷,知识得以迅速传播,极大地促进了学术交流和文化繁荣。其次,印刷术的普及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提高了民众的文化素质,为社会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
最后,印刷术的应用不仅限于国内,还通过丝绸之路等途径传入其他国家和地区,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丰富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中国古代印刷术的发明不仅是中国科技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它不仅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也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这些材料,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明的伟大成就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