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高考!永久域名:yigaokao.com
当前位置: 首页 >高二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二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2024-12-21
高二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一、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背景、主题、代表人物、评价、影响)

1、智者学派(普罗塔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肯定了人的价值。

2、苏格拉底:“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尺度”,美德即知识(强调道德的重要性)善和教育。

3、柏拉图:《理想国》、分工、为理性主义奠定基础

4、亚里士多德:自然界人类高级、古希腊博学的人

二、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背景、表现、含义、内容、实质、目的、核心、传播、影响)

1、文艺复兴背景:资本主义萌芽、西方贸易、文化遗产、人才

2、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主要成就:但丁《神曲》,薄伽丘《十日谈》(“人曲”),彼特拉克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著《歌集》。

3、影响:破天主教桎梏、资本主义制度、艺术、自然科学

4、宗教改革的背景:天主教压榨、XX、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5、马丁·路德的核心主张:信仰得救(或:因信称义)。

6、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肯定人的价值,追求人的本性等。

三、启蒙运动(背景、内容、人物、影响)

1、背景:资本主义进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XX、自然科学、英国革命

2、启蒙思想家的主要观点

(1)孟德斯鸠:代表作《论法的精神》,XX,提倡天赋人权、三权分立(核心是权力的制衡)。

(2)伏尔泰:代表作《哲学通信》,XX,提倡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3)卢梭:代表作《社会契约论》,XX,提倡天赋人权,主张人民主权说、社会契约论。

(4)康德:倡导思想自由。

3、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维护人的权利。

4、启蒙运动的社会影响:促进了思想解放,影响了法国*、美国独立战争和联邦政府的建立、中国的维新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2.高二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一、从“无为”到“有为”

(1)原因: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2)目的: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

(3)措施:减轻田租、赦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让大量士兵回家,授予田宅,并免除一定的赋税和徭役等。

(4)结果: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

(5)汉初面临的社会问题:

内: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土地兼并严重,割据局面正在形成。

外:匈奴为患,边关危机,威胁着西汉的稳定。

(6)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形势的发展需要,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董仲舒其人:

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汉武帝在位期间,董仲舒曾三次参加对策,阐发他的儒学思想。

2、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1)为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提出不在儒家六经范围之内的各家学术都应罢黜。

(2)为了加强君权,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他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3)董仲舒还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

三、儒学成为正统

1、儒学兴起的原因:

汉武帝起用很多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士人纷纷研习儒家经典,儒学得以大兴。

2、儒学教育状况:

(1)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设立专事研究和传播五经的教官,称为“博士”。自此,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2)兴办太学,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到政府任官。太学的兴办,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使非贵族官僚家庭的子弟也可凭太学资格做官;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3)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儒学于各郡县得到推广,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的地位。

3、结果: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3.高二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一、古代中国农业

1、中国原始农业的创始人:神农氏“制耒耜,教民耕作”

2、耕作方式的发展

①原始社会:刀耕火种

②春秋战国:精耕细作(铁犁牛耕)

·春秋战国时期农用动力方面的革命:牛耕的出现

③汉代的发展:汉代牛耕普遍使用二牛抬杠法,东汉某些地区已出现一牛挽犁

3、水利的兴修:战国时秦国蜀守李冰,修建了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了“天府之国”。

4、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①农业是古代中国基本的经济形式(以农为本)

②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

③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经济的基本形态

二、古代中国手工业

1、丝织业:

①汉代:丝织品经丝绸之路远销欧洲

②明清:在纺织业部门首先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冶金业

①商周时期:是青铜时代的繁荣时期

②春秋时期:铁器时代的到来(春秋冶铁技术的进步:冶炼生铁技术、铸铁柔化处理技术,炼钢技术。

意义:促进了铁器的普及,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③汉代: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

3、陶瓷业

①唐代:制瓷业成为独立生产部门(越窑青瓷,邢窑白瓷)

②宋代:景德镇“瓷都”

③清代:粉彩瓷器

4、古代手工业的特点:

①官营、私营、农民个体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发展;

②手工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

③古代手工业生产长期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还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

④手工业生产规模大、分工细;

⑤手工业经济是农耕经济的附属;

三、古代中国商业

1、商业的发展

①唐:政治的统一和大运河的开通,商旅往来频繁

②宋:出现了世界上早的纸币;海外商运发展迅速

③明清:商帮和会馆的出现(晋商和徽商势力为强大)

2、城市与“市”的发展

(1)唐代长安:

①布局整齐,经营商业的“市”严格规定在东西两“市”,“市”与“坊”界限分明

②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商业交易受到官府的严格控制

③县城以下,禁止设市

(2)宋代东京

①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②整齐划一的市坊制被打破,市坊界限不复存在;

③市的启闭不再由官方统一规定时间,出现夜市、早市

④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视,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

3、古代商业的特点

①商业不断发展,商业运作模式日益成熟;

②推动了城市的产生和发展,城市经济功能不断加强;

③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制约,是农耕经济的附属。

四、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1、重农抑商政策

①主张: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②实质:维护封建经济基础

③评价:在封建社会初期,重农抑商政协对当时农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到了明清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经济的活跃,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统治阶级仍然坚持重农抑商政策,违反了经济发展规律,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不利于社会进步。

2、“海禁”政策:禁止国人出海贸易;限制外商来华贸易

3、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的丝织业中首先出现雇佣关系

4.高二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1、19,由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京张铁路全线通车,它的设计、督建者是詹天佑。他出色地完成了居庸关和八达岭两处艰难的隧道工程,设计出“人”字形路轨,以减缓坡度,确保行车安全。

2、20世纪代,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制出纯碱,并撰写《制碱》一书,公布制碱奥秘。为表彰他的贡献,这种制碱法被命名为“侯氏制碱法”(“联合制碱法”、“红三角”牌纯碱)。

3、魏源生活在鸦片战争期间,他编成《海国图志》一书,系统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并说明编写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4、严复是戊戌变法时期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他翻译了《天演论》。书中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

5、戊戌变法时期创办的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高学府。

6、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并于19宣布废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

7、五四运动后:鲁迅代表作有《狂人日记》,《孔乙已》等;徐悲鸿善于画马,代表作有《愚公移山》等;被称为“人民音乐家”的聂耳的代表作是《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的代表作是《黄河大合唱》。

5.高二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一、科技成就

1、四大发明出现及完成:造纸—甘肃西汉墓出土了纸,东汉有“蔡侯纸”;指南针—战国名“司南”,宋时用于航海;XX—唐宋时用于军事;印刷—隋唐出现雕版印刷,《金刚经》是世界上迄今所知早的有确切日期的印刷品,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

2、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影响:造纸、印刷—文化发展、思想解放(文艺复兴、宗教改革),XX—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政权,指南针—新船路、世界市场====总之,使世界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3、天文学、农业、医学

4、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

5、中国古代科技长期世界原因

6、近代中国科技落后的社会原因

二、文学成就

(1)诗经:收录了西周到春秋的三百多首诗,分风、雅、颂三部分,是现实主义的源头、儒家经典。

(2)楚辞:屈原是代表人,《离骚》是代表作、浪漫主义源头。(“风”“骚”并称)

(3)汉赋: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反映大一统景象。代表人物有司马相如、张衡等。

(4)唐诗:社会繁荣、对外开放、科举考试促进了唐诗的繁荣。代表人物有李、杜、白等。

(5)宋词:有柳永、李清照等为代表的婉约派,苏轼、辛弃疾等为代表的豪放派。

(6)元曲:包括元杂剧和散曲,代表人物有关汉卿、马致远。

(7)明清小说: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出现了四大名著以及文言短篇小说《聊斋志异》和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等。

三、汉字与书画

1、汉字的起源和演变: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看书本识别各种字体),总趋势由繁到简。

2、中国书画

(1)书法家:东晋王羲之(书圣,《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唐朝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擅长楷书)等。

(2)中国画的分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元明清时期文人画成就突出。

四、京剧的产生与发展: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后来徽剧与汉调融合,形成京剧。

相关文章

高二政治知识点: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哲学的物质概念、运动概念、规律概念以及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强调了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能动作用,并指出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是辩证统一的。

最新推荐

高二政治复习:文化传承与创新重点解析

高二政治复习中的文化传承与创新重点解析,强调对待民族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态度问题,同时介绍了文化创新的途径和理解方式。在文化传承中必须立足于社会实践,正确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批判继承传统文化并体现时代精神。此外,也需要通

高考政治个人收入分配

热门推荐

高一物理力学单位制

高一物理力学单位制的相关知识。首先介绍了单位制的基本概念和组成,包括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然后详述了国际单位制中的力学单位,如时间、长度、质量的单位,并解释了1N的定义及常见单位换算。最后,文章讲解了基本物理量、基本单位、导出单位和单位制的关系,以及在

猜你喜欢

高三化学复习知识点

高三化学复习中的关键知识点,包括中学化学实验操作的原则、温度计的使用、需要塞入棉花的实验以及物质分离提纯的常用方法。涵盖了化学实验中常见的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Copyright © 2024 ~ 2025 易高考

京ICP备10209629号-13

北京九天揽月科技有限公司